熱門景區: 九寨溝 峨眉山樂山 都江堰青城山 海螺溝四姑娘山稻城亞丁 黃龍康定 四姑娘山 成都周邊 海南

地址:成都市金牛區花牌坊街168號1棟1單元15層 散客團隊專業接待操作中心.

電話:028-86085536 028-65606505 13018239856

網址:www.19wp.com

傳真:028-83219081

您當前的位置是:首頁 > 旅游文章 > 旅游常識及全國旅游指南 > 正文旅游常識及全國旅游指南
中國古代八大超級驢友,他們去過的地方你去了嗎?
發布日期:2017-04-20 閱讀字數:3236 加入收藏

 旅游向來為國人所青睞,古人“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”的名言已流傳至今,古代的超級“驢友”更是數不勝數。

  1、孔子
  生活時代:春秋時期 出行目的:周游列國
  出游故事:孔子,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思想的創始人。名丘,字仲尼,東周時期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)人,祖上為宋國(今河南商丘)貴族。公元前497年,正值春秋末期“禮崩樂壞”的變革時代。孔子因和當時魯國國君政見不合,郁郁不得志而離開魯國。為實現其政治理想,孔子歷時十四載,周游了宋國、陳國、蔡國、楚國、齊國、衛國、曹國、鄭國、杞國等。
  2、張騫
  生活時代:西漢 出游目的:出使西域
  出游故事:張騫,字子文,漢中郡城固(今陜西省城固縣)人。官至大行,封博望侯。建元二年(公元前139年),奉漢武帝命出使大月氏,相約共同夾攻匈奴。他越過蔥嶺,親歷大宛、康居和大月氏、大夏等地。元朔三年(公元前126年)方歸漢,在外共十三年。途中曾被匈奴扣留,前后達十一年。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又奉命出使烏孫,并派副使出使大宛、康居、大夏、安息等地。
  3、司馬遷
  生活年代:西漢 出游目的:考察采風
  出游故事:司馬遷,西漢史學家、文學家、思想家。字子長,夏陽(今陜西韓城)人。從20歲開始,司馬遷的游蹤就已遍及了祖國的大江南北,尋幽探古、考察風俗、采集傳說。他曾漫游到汨羅江畔,在當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高聲朗誦屈原的詩。回到長安以后,他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,跟隨皇帝到過平涼、崆峒,又奉命去了巴蜀,他到的最南邊的地方是昆明。讀了萬卷書,走了萬里路,彪炳千古的《史記》,就是在如此艱辛的旅程中孕育而生的。《史記》曾被魯迅稱譽為“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”。
  4、謝靈運
  生活年代:東晉 出游目的:探奇覽勝
  出游故事:謝靈運,南朝宋詩人。陳郡陽夏(今河南太康)人,移籍會稽。幼時寄養于外,族人因名為客兒,世稱謝客。晉時襲封康樂公,故稱謝康樂。入宋,曾任永嘉太守、侍中、臨川內史等職。他常常呼朋喚友,出入于山水之中探奇覽勝。其詩大都描寫會稽、永嘉、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,開創了文學史上山水詩一派。他發明了一種人稱“謝公屐”的登山鞋,也就是一種有齒木屐。上山時去掉前齒,下山時去掉后齒。謝靈運游山時常穿的其實就是一種有齒木屐。后來李白在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一詩中還曾提到過這種鞋:“腳著謝公屐,身登青云梯”。
  5、酈道元
  生活年代:北魏覓水尋渠
  出游故事:酈道元,北朝北魏地理學家、散文家。字善長,范陽涿州(今河北涿州)人。酈道元少年時就愛好旅游,一生足跡遍及今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山西、安徽、江蘇、內蒙古等地。不過,他的旅游與眾不同。每到一處,他都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,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,并閱讀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,通過古今對照,發現變化。為此,酈道元以《水經》為藍本,以作注的形式撰寫了長達四十卷的《水經注》。其內容不僅包括了全國各地的地理,還記述了一些國外的情況,涉及朝鮮、越南、印度、伊朗、俄羅斯以及蒙古沙漠等。
  6、玄奘
  生活時代:唐朝 出游目的:西天取經
  出游故事:玄奘,唐代著名高僧。本姓陳,名袆,法名玄奘。出生于洛州緱氏縣,出家后遍訪佛教名師。因感各派學說分歧,難得定論,玄奘決定赴天竺學習佛教。太宗貞觀三年(公元629年),玄奘從京都長安出發,歷經“九九八十一難”,終于抵達天竺國。玄奘游學于天竺各地,鉆研佛教典籍,歷時十余年。譯出經、論七十五部,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。貞觀十九年(公元645年)回到長安,長途跋涉十余萬里。撰有《大唐西域記》等。
  7、李白
  生活年代:唐朝 出游目的:吟詩作賦
  出游故事:李白,唐代浪漫主義詩人。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。祖籍隴西成紀(今甘肅秦安),出生于西域的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。李白25歲時出川辭親遠游,經成都、峨眉,乘舟東下。緊接著又東出三峽,見到了唐玄宗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儀式的浩蕩隊伍,大開眼界。后來又感受到了十里揚州的富庶和長安的富貴與威嚴。離開京師后,一路東行,來到東都洛陽與杜甫第一次相遇……此后數年,他南下宣城,北游幽州,一邊在大唐漫游,一邊吟詩作賦。
  8、鄭和
  生活時代:明朝 出游目的:七下西洋
  出游故事:鄭和,明宦官、航海家。本姓馬,小名三保。回族,云南昆陽(今并入晉寧)人。祖與父都到過伊斯蘭教圣地麥加,幼時就對外洋情況有所了解,明初入宮做宦官。永樂三年(1405年),鄭和率水手、官、兵二萬七千八百余人,乘“寶船”六十二艘,遠航西洋(當時稱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間的海洋為西洋)。他們從蘇州劉家港(今江蘇太倉東瀏河鎮)出發,到占城(今越南南部)、爪哇、蘇門答臘、錫蘭(今斯里蘭卡)等地,1407年經印度西岸折回。以后又屢次航海,總計28年間,七次揚帆遠洋,經三十余國,最遠曾達非洲東岸、紅海和伊斯蘭教圣地麥加。所乘的船,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,闊十八丈,可容一千人。這些航行比西方哥倫布、達·伽馬等的航行早半世紀以上。鄭和最后一次航行時已經60歲,回國后不久即病逝。
上一篇:大熊貓的故鄉-碧峰峽
下一篇:中國有八大菜系:看看你的家鄉哪個最具代表
樱花直播app手机版下载_樱花app直播软件下载_樱花app安卓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