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“秋風起,蟹腳癢”。進入農歷九月,就到了大閘蟹 “橫行霸道”的季節。大閘蟹肉質細嫩,味道鮮美,受到眾多食客的喜愛。此外,螃蟹營養十分豐富,蛋白質含量比豬肉、魚肉都要高出幾倍,但是大閘蟹雖然美味,卻屬于寒性食物,在食用時要注意五大事項。
死螃蟹不可食
大閘蟹是一種免疫力極強的食腐動物,吃的東西細菌病毒很多,但都能被大閘蟹的免疫力所壓制,可螃蟹一旦死了,或是垂死,細菌病毒就會大量繁殖,并滋生出一些生物毒素“組胺”,而且隨著死亡時間的延長,大閘蟹體積累的組胺越來越多,毒氣越來越大,即使煮熟了,這種毒素也不易被破壞,會對人體帶來較大的損害,甚至出現生命危險。
不食久存熟蟹
存放的熟螃蟹極易被細菌侵入而污染,因此大閘蟹宜現燒現吃,不要存放。萬一吃不完,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凈、陰涼通風的地方,最好是冰箱中,吃時必須回鍋再煮熟蒸透。
食用不宜亂嚼一氣
吃大閘蟹時應當注意四清除:一要清除蟹胃,蟹胃俗稱蟹尿包,在背殼前緣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質小包,內有污沙;二要消除蟹腸,即由蟹胃通到蟹臍的一條黑線;三要清除蟹心,蟹心俗稱六角板;四要清除蟹腮,即長在蟹腹部如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的東西,俗稱蟹眉毛,這些部位既臟又無食用價值,切勿亂嚼一氣,以免引起食物中毒。
不與茶水同食
吃蟹時和吃蟹后1小時內忌飲茶水。因為開水會沖淡胃酸,茶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,均不利于消化吸收,還可能引起腹痛、腹瀉。此外,由于大閘蟹屬寒性食物,在食用后可飲一些姜茶,不僅能夠驅寒,還有利于消化,具有溫肺止咳,溫中止嘔,解魚蟹毒等功效。
不宜食之太多
即便嘴饞也要忍著:因為蟹肉性寒,不宜多食。脾胃虛寒者尤應引起注意,以免腹痛腹瀉。因食蟹而引起的腹痛腹瀉,可用性溫的中藥紫蘇15克,配生姜5-6片,加水煎服。
|